当前位置: 首页 > >  人物风采 >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文斌:全方位加强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编辑:统战部 日期:2023-03-01

刘文斌,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江西鄱阳人,教授,民革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民革江西省委会瓷画院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江西省人大代表,民革江西省委会常委、民革景德镇市委会兼职副主委。





                                 


“可建立中国景德镇陶瓷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数字展览馆,通过当前先进的网络、VR等技术,实现随时随地游览宣传,不断扩大陶瓷技艺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制作陶瓷技艺非遗的纪录片,架起陶瓷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大众之间的桥梁。”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文斌提出《关于全方位加强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关于加强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建议》等。

刘文斌用实干传承陶瓷工匠精神,用匠心和情怀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二十多年来,他潜心陶瓷技艺钻研,厚植传统陶瓷工艺理论,致力于传统陶瓷工艺传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成功摸索出一套提高现代陶瓷精细白胎的制作方法,试制出的粉彩颜料,大大提高了陶瓷艺术作品的烧制成功率和艺术效果。在陶瓷的艺术追求路上,其作品体现了中国陶瓷文化中一脉相承的气质和艺术品格,充分展现当代陶瓷的文人情怀和卓越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刘文斌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围绕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主动对传统技艺传承进行研究,定期与不定期多次深入社区、企业,通过现场走访、居民职工座谈、问题交流等多种方式,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传达精神、出谋划策,先后向江西省、景德镇市人大提交重视传统手工技艺活态传承、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建设、重塑陶瓷工匠精神等12件代表建议,多条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采纳;调研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以及景德镇传统薄胎瓷、粉彩瓷、古彩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方面涉及非遗项目30多项,为试验区建设储备专业人才库,为推动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发扬光大贡献力量。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教授,刘文斌主动承担起陶瓷文化“传帮带”责任,将多年来积累的技艺手手相传,倾心传授学生,授艺培养获得国家、省、市技术职称人才100多人。他还充分利用大学教学平台,积极做陶瓷文化推向国际的交流和传播,宣传推介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被丹麦中国友好协会聘为艺术顾问、被俄罗斯交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应邀出席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进行艺术展演,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向世界推介和传播贡献力量。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观看刘文斌教授陶瓷绘画表演

关于全方位加强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刘文斌建议,采用“非遗5+”的形式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从“非遗+展馆”“非遗+数字”“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文旅”五个方面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关于加强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刘文斌表示,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可以让人们在工匠的指尖上、笔尖上了解陶瓷技艺的前世今生、领略传统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多维度地将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积累和沉淀出的艺术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有效地增强我国非遗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他还建议,基于非遗展览馆建立陶瓷文化非遗研学基地,更好地传承非遗陶瓷技艺,培养非遗师资队伍,辅以加强陶瓷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打通院校与研学基地之间的交流促进,为陶瓷技艺非遗传承培养更多的人才。“组织打造建设一批有关于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开发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作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共同实现‘非遗5+’的策略,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 刘文斌认为,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让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上一条:无党派人士——刘蜀阳 下一条: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景德镇市委会主委、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

Copyright © 2014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 邮编:333403 电话:(+86-798)8499311